夏日炎炎,在水底欣賞深海風光確實是一大樂事。談起潛水,也許大家都會想到澳洲大堡礁、日本關島,或者馬爾代夫,但原來本港也有不少美麗的水域留待大家發掘。區紹堅(下稱區sir)在二十多年前就創立潛水歷險會,推廣這項運動。
他慢慢發現潛水運動原來和海洋生態保育工作息息相關。作為一間潛水學校和用品零售公司,區sir認為保護海洋生態是他們的基本責任,也屬長線投資,因此他融合保育工作與生意,發展出一套從商之道。今天他百忙之中抽空,和我們分享他對永續營商的想法。
潛水歷險會(下稱歷險會)於1998年由區sir創立,至今已經踏入第24個年頭。多年以來,公司陸續發展出多項與潛水有關的業務,包括開辦各級潛水課程,亦有提供潛水器材銷售與維修服務和舉辦本地及海外潛水旅遊等活動,務求為學員提供一站式的支援。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套用了多個永續發展目標,包括目標11:「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性」及目標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確保永續發展」等,值得其他行家借鏡。 |
【客戶供應商關係】
正如前文提到,歷險會的業務甚廣,不僅是一所潛水訓練學校,同時也有零售、旅遊的生意。一位學員從購買裝備、學習潛水,參與專業培訓課程,至商業潛水活動,都可以在歷險會找到相關的服務。就香港而言,潛水算不上一種普及的運動,客戶群有限,加上參加活動的成本不低,在維持客人的興趣方面難度也較高。
如何吸引客人回頭成了歷險會最大的課題。而潛水最大的樂趣在於探索海底美麗的風景,見識新奇的海洋生態,因此優美的海洋環境就是吸引客人回頭的最大誘因。假如水質欠佳,儘管潛到海底,仍然灰濛濛一片,珊瑚都已經死光,大概沒有人會再願意花幾百元報名參加潛水活動。
正因如此,在訪問當中區sir不時強調,海洋保育對他們而言,不僅是一種社會責任,更是延續生意之道。
在區sir眼中,保育海洋環境絕非易事,他慨嘆:「破壞只需1秒,但珊瑚每年只係生長大概1cm,咁幾時先補救得返?」談起香港潛水歷史,區sir回想以前曾在前輩口中聽過他們描述香港海域的美景,「話六七十年代啲水好清,仲可以見到蘇眉,真係好靚。」
可惜到他接觸潛水那時開始,美景已經不復再。他搖搖頭,無奈解釋:「舊時啲人冇咩概念,亂咁將污水排落個海,當時可能有畜牧業,有工廠,漁民會濫捕,垃圾又掉晒落海。」結果香港的水質開始慢慢變差,垃圾增多,水底可供觀賞的魚類減少,整體環境每況愈下,令人痛心。
直至近年環保意識提高,香港水域的保育工作才得而重視。保育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而比起補救工作,區sir認為宣傳保育意識更為重要。「因為破壞永遠係最快。」
身為潛水業界的一分子,潛水歷險會積極研究出與商業模式結合的保育活動,鼓勵學員在享受潛水樂趣之餘,同時為保護環境出一分力。「海岸清潔馬拉松」便是其中一個好例子,在歷險會完成課程的學員不時會參與名為Fun Dive的商業潛水。歷險會會準備船隻,接載參加的客人到不同水域,進行潛水活動。活動一般會耗上一整天,但潛水運動量大,一天下水兩次,中間必須預留大約兩小時的休息時間,讓參加者恢復體力。於是歷險會的職員想到與漁農自然護理處合作,利用兩小時短暫的空檔,鼓勵參加者清潔附近海灘,藉此推廣海洋保育。同時漁護處會提供網袋、垃圾袋、勞工手套等工具,嘗試呼籲參與潛水活動人士,在可行情況下撿起海底如汽水罐、玻璃瓶等小型垃圾。「做一次梗係冇用,但如果定時做就可能可以見到成效。」馬拉松計劃至今開展三年,大概每月舉辦一至兩次,效果相當明顯,達至行動與教育的相互作用。除此之外,歷險會也在近年開始售賣潛水相機,讓活動參加者可以帶走回憶,令更多人看見香港海底的美景。
【創新能力】
海洋保育固然是歷險會業務的一大重點,但他們同時熱衷公益事務,積極推動潛水運動普及化,並且為傷健人士、基層家庭提供接受潛水訓練的機會。區sir解釋潛水教練大多是自由工作者,經常身兼多職,因此公司會邀請教練做義工,活用他們的空餘時間。教練一方面需要累積潛水經驗,符合考牌需要,另一方面公司也不用另外聘請教練工作,可謂一石二鳥。
區sir認為傷健人士學習潛水,可以建立信心,鞏固自己的身分認同。「除咗disabled(傷健人士)之外,基層學生學(潛水)都可以多一條出路,呢兩年仲有人以潛水教練身分移民。」訪問期間,區sir多次強調他們所做的並非甚麼難事,而是看清公司不同持份者的特點,加以發揮以創造更多機會。「唔駛花好多錢,Fun Dive有時間就執下垃圾,教練有時間就做下義工,其實唔係咁難。」
潛水除了是消暑活動,同時也是一門專業,而坊間最廣為人知的課程就是由潛水教練專業協會認可的PADI(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Diving Instructors)。可惜此發牌機構未有顧及傷健人士的需求,PADI一般只供健全人士考核。有見及此,區sir加入國際傷健潛水協會 IAHD(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and-in-hand Divers),切合有關人士的需要。
從商業走到NGO,營運模式也需要作出相應的轉變。「Run NGO都可以好貴,所以我地要諗點樣去維持低成本經營方式。」傷健學員需要支付學費,但歷險會會主動聯絡學校,在假日讓出空置的游泳池作訓練場地,而教練工作亦為義工性質,成本可以大大降低,收取來的學費足以支撐項目開支。
另外,歷險會也曾與九龍倉集團(下稱「九倉」)等大企業合作,義務為基層學生提供浮潛和生態導賞活動,同時歷險會為九倉員工提供免費潛水課程,而九倉則捐款予不同的社福機構,回饋社會。
區sir認為對生意人來說,創意思維、對公司自身的了解和人際網絡可謂缺一不可。雖然中小企的規模不及大企業,但憑著創意和彈性,從公司的強項著手,自然就可以找到空間發展。他笑言:「用最少資源,可以做到最大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