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境保護署《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1],2022年平均每日有207 公噸來自家居及工商業的廢棄木材被棄置於堆填區。這些廢木主要來自建築工程及日常植物保養的清理工作,當中只有約11.8公噸(佔總量0.6%)被回收在本地循環再造。
恆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間本地初創企業,專注於收集建築木廢料。他們將這些廢木打碎並混合廢塑膠,並在本地設廠生產環保塑木;這既可提升廢木及廢塑膠回收量,亦可減少對進口建材的需求,有助減少運輸的碳排放。
恆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恆木」)於2016年由江文康(Jerry)創辦,其願景為透過環保建築方案,鼓勵減少浪費、促進廢料回收再利用和減少自然棲息地的破壞。公司致力創新及探索突破性技術,並向公眾及其他地區推廣這些理念,培養綠色文化。恆木現時提供多項產品及服務,包括二手木材回收、通過加工將木材升級再造成圍板、多用途木板和循環再生木材智能圍板系統,以及為商場及戶外店面提供圍板租賃服務等。其合作夥伴包括政府部門,以及發展商旗下的商場和建築工地等。 恆木憑藉其創新的環保塑木材料在多個比賽中獲得獎項,其中包括由香港女青年商會舉辦的「升級再造創新大獎2023」金獎;在「香港環境卓越大獎」中,分別獲得「中小企界別 — 建造業、製造業及工業服務」的優異獎(2021年)及銀獎(2022年),以及「香港綠色創新大獎」的銅獎(2021年)。另外,恆木於2020年還入選當時由新世界集團旗下Eureka Nova所培育的初創企業。 |
[創新能力]
恆木的主要產品是環保塑木,創辦人Jerry解釋道:「我們由2021年至2023年在粉嶺擁有佔地1萬平方呎的工場,回收物來自建築地盤的廢木,我們利用自家研發的創新物料技術,將回收得來的木廢料打碎成木粉後再混合回收的膠粒(各佔約50%),以200度高溫擠壓成形;大約3-5分鐘就可造出一條2米長塑木。」而這種「本地回收,本地製造」的營運模式亦較市場同類型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產生較少溫室氣體。
那麼使用塑木這類材料有何好處呢?「我們與創新及科技基金的設計中心和政府轄下的研發中心合作(此專利物料已於香港科學園、北大嶼山醫院及屯門三聖街項目應用),共同研究新材料方程式,以達到五個增值元素:防菌、防霉、防蚊、低吸水率,以及散發天然木味。」Jerry續道:「透過研發,我們不但能延長回收物料的壽命,讓回收物料能重新被回收兩次、三次、甚至無限次,同時亦可環保減廢,減少堆填區的壓力,為保護環境出一分力。」
為了配合聯合國全球減碳的目標,恆木已經從本地企業回收了45公噸的木廢料(直至2023年),相當於減少砍伐約200棵樹,真正做到將永續發展的觀念變成可行的方案,同時實現減廢、升級再造及本地綠色建築產品的創新。
為融合大灣區發展概念,恆木於2024年將生產線移至大灣區發展。
[客戶供應商關係]
對於企業客戶而言,恆木可不僅是一間回收公司,而是能夠幫助企業實踐ESG目標。恆木的成功關鍵在於其雙向的業務營運模式。Jerry解釋道:「『雙向』的意思,就是我們從企業客戶收集有回收價值的廢木,同時為該客戶提供指定所需的升級再造產品及服務,以「物盡其用,珍惜資源」為目標,達至雙贏效果。Jerry續道:「由材料,到工廠加工,再化成客戶需要的環保項目用料,用完後拿回材料循環使用;整個過程是一個循環經濟,能減少廢物被送往堆填區及相關的碳排放。」
「回收方面,我們除了提供二手木材回收服務,也會主動向位於屯門的園林廢物回收中心Y·PARK [林·區])接收廢木;而收集得來的木材經加工製成升級產品後再向客戶供應,例如利用其環保塑木為土木工程拓展署修建大嶼山環嶼遠足徑、興建彌勒山觀景台等。但我們最樂見的,還是能採用雙向模式的客戶。」
另一方面,「以太古城地產管理有限公司的合作為例,恆木在太古廣場三期地台工程中使用了環保智能圍板,成功減少了六公噸碳排放。這些圍板在使用後被收回,並送到工廠打碎升級再造,技術還申請了專利。未來五至十年,我個人還想做一個廢木的ID(身份證),讓客戶甚至公眾能夠清楚地了解廢木的來源和回收次數等資訊,進一步提高透明度和加強數據分析,從而更好地推廣和認證綠色建築方面的實踐。」 Jerry結語道:「無論做ESG 或SDGs,由客戶的支持到政府政策上的支援,還有綠色科技帶來的發展空間、吸引新人入行等,必須各方一起加強、加快,才能實現『香港製造』的綠色建築未來。」
恆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重新.重生:升級再造設計大賞2023」得獎企業之一。此大賞由香港女青年商會主辦,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擔任策略伙伴,旨在提供曝光機會予升級再造設計師及公司,鼓勵可持續發展及環境保護,同時促進政府機構、企業及環保團體交流創念。
[1] 環保署《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 – 2022年廢物統計數字》www.wastereduction.gov.hk/sites/default/files/resources_centre/waste_statistics/msw2022_t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