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nsforming Wardrobe Waste

« Full Version | Abridged Version »
English | 中文

Charity Redress https://www.redress.com.hk/

「Redress」是一家成立於2007年的環保慈善機構,致力於防止產生和轉化紡織品廢物以促進循環經濟並減少時裝產業耗用的水資源、化學物和碳足印。為此,他們開展了多樣化的教育計劃以及循環經濟計劃。

時裝業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行業之一,也因是資源密集型產業,在整個供應鏈中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亦充斥勞工問題,並不論在消費前或後的階段均產生大量的廢物。隨着速食時裝的興起,全球消費者正在購買更多的服裝,但保存它們時間卻更短,加劇了行業對環境的破壞。全球每秒鐘就有相當於一輛垃圾車的衣服被焚燒或送去堆填區。在2020年,香港平均每天有242噸紡織品(或超過100萬件T恤)被丟棄到堆填區。

「Redress」是亞洲第一個關注時裝業的非政府環保組織。它的標誌性項目「Redress設計大賽」從本地活動發展成世界上最大型的永續時裝設計比賽。「Redress」透過這個比賽培養了一批設計師,讓他們掌握更多有關永續服裝的知識和技巧,參與並影響業內的著名品牌,從內部改變了整個行業。「Redress」不斷發掘新的、高質素的媒介來提高大眾的關注度,從工具包、書籍到獲獎的紀錄片系列。「Get Redressed 關注月」活動示範何謂循環性,為參與者提供了各種體驗,讓他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可以為議題作出貢獻。活動亦吸引越來越多的公司、俱樂部和學校加入他們的運動。丁潔絲(創辦人及董事長)亦創立了「R Collective」,以展示紡織廢料如何能被轉化並繼續創造價值。

「Redress」的計劃成功提高大眾的關注度,闡明了讓計劃有效的幾個重要因素:必須明確界定目標和目標受眾需要建立夥伴以更好地利用資源和影響力並引起關注,計劃應建立在以前的成功基礎上,以最有效地擴大影響。目標受眾獲取的信息必須引人入勝,並向他們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使他們能夠採取實際行動。在操作上,領導層和團隊需要有能力提供高質量的方案,並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爭取資源。成功還取決於合適的時機和有利的社會環境

本案例研究將從簡要回顧涉及的環境問題開始,闡述減少和轉化紡織廢料的三個挑戰領域,並說明成功的必要條件。探討促成「Redress」成功的八個因素後,會分析這些因素如何能夠被複製。報告的最後則會強調「Redress」的影響以及未來將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問題在哪裡?

資源密集及高度污染

時裝業每年消耗930億立方米的水,相當於能滿足500萬人消費需求的水量。水足印高的部分原因是因為棉花是一種高耗水作物,製造一件棉質衣服需要大約2700升的水。而時裝業的能源使用和溫室氣體排放在纖維的生產階段是最高的,特別是像聚酯這樣源自化石燃料的合成纖維。

時裝業也是一個主要的污染源。它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8-10%,世界上大約20%的廢水來自織物染色和處理過程。在紡織品的製造過程中,有超過15,000種不同的化學物被使用。在每年使用的殺蟲劑和農藥中,分別有10%和11%是用於棉花種植的。而消費者方面,光是清洗衣服每年就會向海洋排放50萬噸的微細纖維,相當於500億個膠樽。

速食時裝- 時尚(和其產生的浪費)的極致

速食時裝自90年代冒起後,時尚品牌大大縮短了服裝從設計階段到在商店銷售的時間,時裝業的不利影響也隨之加劇。現時,一年有52個 「微型季度」,意味着每周都有新的時裝系列推出。全球消費者在2014年購買的服裝比2000年多出60%,但保存衣服的時間卻只有一半。

速食時裝建立在「獲取-製造-浪費」的線性模式之上,即從環境中獲取珍貴的材料,製成可以在短時間內穿着的衣服,之後就被丟棄。消費者被鼓勵無意識地購買,追趕最新的潮流。成衣是「存貨式生產」的,表示品牌會將設計大量生產,希望它們能賣出去。當他們沒有準確預測消費者的喜好時,這些商品就成了「死貨」--未被穿過以及不受消費者歡迎的衣服。事實上,每秒鐘就有相當於一輛垃圾車的衣服被焚燒或送到堆填區。在香港,2020年平均每天就有242噸紡織品(或超過100萬件T恤)被丟棄到香港的堆填區。

挑戰

任何致力防止產生和轉化紡織品廢物並促進時裝業循環的組織都面臨著重大的障礙需要被克服。

行業層面

複雜供應鏈中的低透明度和問責制

為了利用最廉價的勞動力和最寬鬆的環境法規,連續的生產流程被分散到全球各地,導致供應鏈被垂直瓦解。一件衣服往往是由來自不同承包商和分包商的部件組裝而成。當有未被使用的材料時,這些不同的部件的擁有者是誰則難以區分,亦難以指明誰該負責以永續的方式丟棄它們。因此,這些部件常常被直接棄置。時裝供應鏈已經難以追蹤,更遑論確保它的透明度和問責制了。

永續性並不在衣服設計的考量中

現在有不同的永續物料,但基於成本、傳統和慣性等原因,行業對這些材料的採用一直很緩慢。同時,已有各種回收衣服的技術被開發。然而,這些技術仍然存在缺點,如果紡織物是由混合材料製成的,就會變得難以或無法回收。表明現時的服裝物品在設計時基本上沒有考慮到它將如何被處理掉。

消費者層面

以目前的技術和衣服的製造方式,回收被丟棄的衣服是低效率的。丟棄的行為也是對製造物品的珍貴資源的一種浪費。因此,減少消費和儘可能重複使用物品仍然是提高永續性的最佳方法。

然而,由於購物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加上在香港實體或網上購物非常便利,因此需要大量的教育和宣傳來提倡「減少」購物。香港人在服裝上的花費亦相當龐大。202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香港人每月花在服裝上的開支佔11%,比健康和教育還多。但在香港人擁有的所有衣物中,有16%(大約價值39億港元的衣物)從未或很少被穿。受訪者分享說,這些衣物沒有被穿過的主要原因包括款式不對、衝動購物、忘記自己已經擁有該物品,以及該物品的尺寸不對。

提起再用,購買二手衣物也不是常見的做法。在一項調查中,只有31%的香港人擁有二手衣物,當中14%的人擁有自己買的二手衣物,22%的人是繼承別人的衣物。

與全球趨勢一致,香港人購買了大量的衣服,而在丟棄之前並不會保存很長的時間,造成時裝業對環境的破壞,因此需要改變消費者的心態和行為以實現更大的永續性。

執行層面

對於希望從事衣物收集和促進其再用的組織來說,必須有足夠的空間來分類、儲存、展示和出售或促進物品的交換。鑒於香港的物流和租金成本很高,支付這些成本是一個持續的挑戰。而且還會有人認為時尚是一件輕浮的事,看不到它所帶來嚴重的環境和社會成本。紡織品回收行業目前亦面臨著危機,尤其在COVID-19期間,越來越多的衣服堆積在回收箱中。這種看法也影響到支持這項工作的募資難度。

提高意識和改變行為的必要條件

計劃要有效,必須明確界定目標和目標受眾,需要建立夥伴以更好地利用資源和影響力並引起關注,計劃應建立在以前的成功基礎上,以最有效地擴大影響。目標受眾獲取的信息必須引人入勝,並向他們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使他們能夠採取實際行動。在操作上,領導層和團隊需要有能力提供高質量的方案,並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爭取資源。成功還取決於合適的時機和有利的社會環境。

成功的策略

策略性參與和有效合作
八大成功因素
  1. 與主要持份者進行策略性參與和有效的合作
  2. 以明確的使命支撐組織的發展
  3. 擁有創業型的領導和組織文化
  4. 為用戶創造體驗,激發他們的靈感和反思
  5. 展示在運營和財務上可行的替代方案
  6. 參與教育工作,以確保下一代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7. 在現有計劃的基礎上,確保連貫性和最大限度的影響
  8. 選在合適的時間和背景下設立組織

紡織廢料問題非常複雜,涉及許多階段和持份者。甚少組織能夠單槍匹馬地實現變革,因此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各組織必須清楚了解權力所在,能影響的受眾,以實現變革。他們透過提出雙贏的解決方案,成功吸引不同支持者,包括企業、慈善機構、時尚品牌和資助機構。在2021年的 「Get Redressed 關注月」中,他們成功讓136家公司、俱樂部和學校參加活動,在人流密集的黃金地段設立了197個投放點,吸引了太古、Zara、Pizza Express和Hysan Place等公司的支持。世界各地亦有超過150家設計學校和機構宣傳他們的「Redress設計大賽」,並協助招募參與者。

「Redress」將非政府組織生態系統的運作看待成一個交響樂團,所以所有組成的部分,包括關注類似問題的其他環境或社會非政府組織都是重要的合作夥伴。他們有20多個本地的慈善夥伴,合作把分類好的衣服分給有需要的人。「Redress」也非常依靠義工的協助,特別是在 「Redress關注月」期間。他們招募對這項事業充滿熱情而且善於表達的義工,藉此鼓勵其他人加入這項計劃。他們還會獲得無償的支持,這對資源有限的組織來說至關重要。

能吸引如此多的合作夥伴來支持這項計劃,證明組織工作的價值和質素,以及他們擁有成功傳達信息並為所有參與者創造價值的能力。

錨定明確的使命

多年來,「Redress」制定了明確的雙重使命,即減少和轉化紡織廢料,並促進時裝業的循環發展,以減少其碳、水和化學品的足印。有了明確的重點,計劃就能在以往的工作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影響。「Redress」對其計劃進行任務查檢,以確保活動符合並達到他們的目標。他們正在運行的兩個核心項目都是以這兩個使命為基礎。

他們的第一個使命是減少廢物,並透過他們的教育計劃(包括「Redress設計大賽」)、中小學教育計劃以及他們與企業和公眾的接觸來實現。

第二個使命是改造廢物,是一個循環經濟計劃,包括消費者和企業層面的廢物減少和改造活動。他們收集不需要的衣服,在倉庫儲存和分類,然後透過不同的渠道分發。他們還處理消費前的廢物,如品牌未售出的庫存,將它們重新分配給新興的設計師、品牌、初創公司和「The R Collective」。

領導和組織文化

除了他們的工作值得支持外,他們亦擁有建立夥伴關係的能力。這某程度上是因為組織有一位富魅力、企業家精神和行動力的領導者。創辦人丁潔絲曾是一名記者,能精準且熱情地傳達他們的訊息。她亦富企業家精神,這一點從她為推動這個組織而提出的許多想法,以及擁有實現這些想法的能耐可看的出來。

組織的管理團隊也帶有這種企業家精神。執行董事Nissa Cornish分享,作為一個非政府組織,有必要將各種限制的因素視為機會。她感到自豪的是,作為一個組織,他們願意嘗試新事物,不怕犯錯,並一直保持透明度。

從管理的角度來看,「Redress」團隊結構維持精簡,讓團隊根據不斷變化的需求或組織內生成長。成立13年後,他們才決定在深水埗開設辦公室和商店,並因需要處理越來越多的紡織廢料租用倉庫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存儲和空間需求。如此謹慎的擴張有助於將風險和財務壓力降到最低。

旨在啟發和反思

「Redress」希望教育並為參與者帶來心態和行為上的改變。除了提供資訊,他們的計劃也是體驗式的,讓參與者有第一手的經驗來實踐「Redress」的願景。與其他為提高時裝業對環境影響關注的活動相比,「Redress」的方式更有趣、更有創意、涉及更多維度。例如,在「Sort-a-thon」中,參與者對堆積如山的衣服進行分類,展示了紡織品廢物的規模。「Redress」從分類的衣物中挑選出最好的,並在他們的快閃店出售。這些物品的狀態非常好,偶爾讓消費者沒有意識到它們是二手的,當被告知是二手的時候,他們會感到驚訝。這樣的經歷可以幫助打破成見,讓消費者知道二手物品仍可有很好的質量。升級再造工作坊還可以讓參與者學習技能,對衣服進行升級再造。

「Redress設計大賽」中,參賽的設計師需要通過一個學習課程,了解不同的永續發展原則和做法。因此,這除了是一個比賽,也是一個教育項目。不論獲獎與否,設計師們都會在比賽後獲得知識和技能,從而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進一步促進永續性。

言出必行--展示可行的運營和財務替代方案

「Redress」還透過他們的循環經濟計劃將使命付諸實踐。在接收和分類不需要的衣服後,70%的捐贈衣服會根據他們的需要分配給本地的慈善機構,15%會在他們的快閃店轉售,10%被降級回收,5%被丟棄。即使是降級回收,「Redress」也不只是將這些物品送去堆填區。他們正在探索使用一種名為RPF的日本技術,負責任地處理這些物品。

儘管是一個獨立的實體,「R Collective」的工作也為「Redress」作出了貢獻。這個牟利生意有效地向品牌商展示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消費前廢物並創造價值。而其中一部分的利潤也用於資助「Redress」。他們使用不同方式處理紡織廢料的經驗成為了行業可行的證明。

從小培養

小孩作為社會的未來,是重要的持份者與計劃的受眾。「Redress」因此推出了一個教育計劃和線上資源,以促進學校討論時尚的永續性和相關的環境問題。他們還舉辦學校講座,並為學校提供工具包,讓他們發起自己的衣物捐贈活動。「Redress」亦從政府獲得了一筆撥款,以支持這個有意義的項目。

建立和擴大計劃,使影響力最大化

「Redress」希望能將活動的影響力最大化,並在這個問題上創造最多的迴響。以他們的「Redress設計大賽」為例,他們不僅不斷擴大地理範圍,從香港,到地區,再到世界各地,他們也在擴大合作規模。他們與Timberland和Kipling等品牌建立了合作關係,獲勝的設計師可以展示他們的才華和新學到的技能,為這些品牌設計一個永續系列。這同時亦為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商店可以宣傳永續發展的信息,而消費者可以採取行動,購買永續發展的時裝。

「Redress」甚至把比賽拍成了一個獲獎的電視紀錄片系列,名為 《時尚先鋒》,內容是參賽的設計師們互相競爭,同時解釋時裝業對環境的危害。「Redress」還組織了一個校友計劃,讓參賽設計師組成一個網絡,在提高行業永續性的道路上相互支持。這些努力使組織的使命在時裝界和公眾中得以宣揚。他們勇於嘗試新事物的意願也因此成為了組織的企業特質。

在合適的地點向合適的人傳遞正確的信息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Redress」成立的背景。「Redress」成立於2007年,當時永續發展還不是一個熱門的詞彙,在時裝界更甚。因為這是一個嶄新的概念,意味着需要很多努力才能被廣泛接納,沒有人真正知道永續時尚代表什麼。然而,這也為「Redress」提供了大量的探索機會。

香港也是一個戰略地點。許多發展成熟的工廠都在香港設有辦事處,在中國設有工廠。畢竟紡織業是香港財富的基礎之一,代表這裡匯集行內有能力促進變革的人才。同時,香港也是一個主要的消費城市。這些因素結合起來,使「Redress」的教育工作具有高度的相關性。

當在時裝界中永續發展還是一個新概念的時候,選以香港這個亞洲的生產和消費中心成立,「Redress」充分利用了當時的優勢來實現其使命。

主要收穫

要使一個構想成為一個機遇,需要考慮一系列的背景和策略因素。Kickul和Lyons(2012年)開發了社會機會評估工具,將這些因素分為四個考慮領域,即一個構想的社會價值潛力、市場潛力、競爭優勢潛力和永續性潛力。這個框架能有助於理解「Redress」如何設法將一個構想變成機會,以及解釋他們面臨的一些挑戰。

社會價值潛力是指該構想是否會「為客戶或目標受益人創造社會價值」(Kickul和Lyons,2012)。其中一個標準是服務或產品是否能直接解決已確定的需求。「Redress」解決的需求是減少時裝業對環境的影響。考慮到氣候危機和環境惡化是由時裝業造成的,這種需求是巨大,和迫切的。然而,整個行業總優先考慮其他需求,如短期的經濟發展,而公眾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它為環境帶來的挑戰,或者還沒有準備好改變他們的消費模式。因此,「Redress」必須付出很大的努力,將這一需求放在議程的更高位置。一個旨在提高關注度的計劃很難計算效果與成本的比率。服務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已確定的社會需求必須是可衡量的,就「Redress」而言,有些工作內容是可衡量的(如收集和重新分配的衣物數量),而其他如提高關注度的工作則較難衡量。到目前為止,「Redress」一直在努力又艱難地收集數據。他們的服務與使命一致,而且服務得到了所接觸的社區的積極評價和認可。

市場潛力指的是這個構想是否能解決消費者的需要或需求。建立「Redress」的時機相當好。當時正值永續發展尚未普及的時期,帶來了很多機會。隨着永續發展在贊助者的議程上越來越重要,「Redress」提供的服務與行業高度相關,也有投資者對支持這一項業務感興趣。考慮到紡織廢料問題的規模和範圍,市場規模是巨大的,到目前為止,各組織都是以合作而不是競爭的方式工作。

Redress的競爭優勢潛力和可持續發展潛力必須混為一談。這兩個方面主要集中在企業的運營層面。在創造收入的能力方面,「Redress」依賴幾個資金來源,包括政府和慈善基金會的撥款,以及企業贊助。其快閃店的收入提供了不受限制的資金,這對其運營的靈活性很重要。組織的其他項目也是收費的,如提供講座。「Redress」繼續探索不同的資金來源以加強其永續性。「Redress」的使命亦吸引許多潛在的合作夥伴為他們的工作給予支持。然而,減少紡織廢料領域的門檻很低,而且成本很難控制。實際資源的限制也對組織的發展能力造成了限制。管理團隊雖然強大,擁有工作所需的技能,但資金限制也導致了員工的流動率高,特別是較低級的職位。

從這框架來看,「Redress」擁有很高的市場潛力,中等的社會、競爭優勢和永續性潛力。

影響

「Redress」有兩個明確的使命,減少和轉化紡織廢料和促進時裝業的循環性,它通過教育計劃和循環經濟計劃來實現其使命。因此,它的影響可以從傳播信息和改變行業及公眾心態和行為的能力方面來衡量。

「Redress」已經嘗試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包括出版書籍、舉辦時裝秀和公開展示回收的紡織廢料,但最突出和最長期的項目是「Redress設計大賽」。比賽最初於2011年以「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 」推出。這個項目會在幾個層面上產生影響。一件物品的永續性在其設計階段就已確立,因此設計師在改善時裝產業的永續性方面成為最關鍵的持份者。比賽培養了一代設計師,他們掌握了將永續性融入設計的知識和技能。無論這些設計師最終是擁有自己的品牌,還是為其他品牌工作,他們都可以將這些原則付諸實踐,從內部改變整個行業。事實上,在200多名校友中,有50多人現在擁有永續發展的品牌。

除了設計師,不管是提供布料,還是為獲勝的參賽者提供一個為品牌設計系列的機會,比賽也是一個與時尚品牌接觸的好機會。這為設計師報名參加比賽提供了很大的動力,同時也為品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式來證明他們對永續發展的支持並產生宣傳效果。

「Redress」進一步利用該比賽的成功,將參賽者的旅程製作了一部獲獎的電視紀錄片《時尚先鋒》。有關時裝業永續性的信息也在這些片段中得以宣揚並分享。這系列短片製作出色,兩次獲得亞洲影藝創意大獎的認可, 收視率也在逐年上升,2019-2020年《時尚先鋒》的播放量超過60萬,顯示大眾接納並渴望變革

近年「Redress」開發了更多更直接面對公眾的項目,包括針對學校的教育節目,以及 「Get Redressed關注月」。「Get Redressed關注月」活動開始於2018年,來自企業、學校和公眾的支持度亦逐年增加。2018年有80多家公司、俱樂部和學校參與該活動,2021年度數字更增長至136家。從2018年收集的9噸衣物,到2021年增長到超過20噸。快閃店的銷售額也在逐年增加。這除了反映香港對永續發展的意識和認識不斷增強,也證明了項目和促銷活動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

他們在學校的教育計劃也於2019年啟動,至今已與超過35所學校合作,舉辦了超過40場講座,吸引了5000名學生參與。計劃所提供的資源多樣化,包括供課堂使用的課程,提供講座和研討會,一本漫畫書,以及用於舉辦促進永續時尚的校園活動的工具包。這些活動獲得教師和學生的積極反饋。

循環經濟計劃的規模不算很大,但他們的工作價值在於展示如何減少和改造紡織品廢料,包括透過「R Collective」的工作、二手快閃店、對收集衣物的處理方式透明化、探索以堆填為最後手段的降級回收方法等。這一切都激勵着企業和個人選擇更永續的方式來生產和購買時尚產品。

「Redress」的工作促進了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可持續發展目標12),在為減少時裝業的環境足印的同時,也為促進氣候行動的可持續發展目標13作出貢獻。「Redress」所採取的合作方式也是SDG 17的典範,即為目標建立夥伴關係。

展望將來

未來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方面,全球對永續性的關注正在增加。麥肯錫公司的一份報告發現,消費者越來越關注時裝供應鏈上的社會和環境問題,並要求實現永續性。他們希望支持那些負責任的、對世界有益的品牌,66%的人願意為永續發展的商品付更多的金錢。這場疫情也改變了消費模式,提高了消費者對二手服裝的接受度,2020年就有3300萬消費者首次購買二手服裝。Thredup預測,二手市場將在未來五年內翻倍,達到770億美元。

在香港,每三人中就有兩人稱他們因疫情改變了在服裝上的消費行為,其中53%人表示他們意識到有足夠的衣服,30%的人意識到自己的習慣對環境產生了影響。這些趨勢說明,大眾對「Redress」工作的接受程度可能會有所提高。

另一方面,儘管有這些趨勢,加上時裝界也越意識到它對環境的影響,但變化的速度仍然緩慢。舊有且造成浪費的生產模式仍然存在,繼續對環境產生有害的影響,使「Redress」的工作比以往更加重要。

在操作上,資金是「Redress」最大的挑戰之一,對組織有嚴重的影響,包括他們吸引和保留人才的能力,繼而影響組織的能耐,以及導致高成本的運作,特別是存貨和物流成本。這些挑戰現因疫情而加劇,因為資金被轉移到其他更迫切的範圍上,如健康和為受COVID-19影響的有需要人士提供即時的援助。

考慮到世界所處的嚴重環境狀況,「Redress」的使命仍具高度相關性。「Redress」展示了巨大的韌性、創造力和建立夥伴關係的能力,以促進他們的發展,確保組織在面臨巨大挑戰的情況下仍然成功實現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