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關於計劃 » 成果
「永續荔枝窩」計劃
為抵抗亞洲鄉郊文化、環境及社區在城市化進程中急速消失的趨勢,策動永續發展坊於2013年開展了一個為期多年的項目,名為「永續荔枝窩」計劃。這個行動項目旨在為偏遠荒蕪的荔枝窩傳統農村景觀重新注入其消失中的社會和自然資本並加以活化,從而為香港、大中華乃至其他地區的鄉郊活化建立永續發展模型。
[了解更多]
農地復耕
我們以生態農法恢復了棄耕30多年的農地。計劃首四年共復耕了逾五公頃的農地。除了策動永續發展坊的實驗農場和在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的管理協議下運作的農場外,現時共有九組社區農夫和生產者參與了2015年開展的「三斗種」社區培育計劃,在荔枝窩成立初創農場和開辦生產項目。
清潔荔枝窩
不少村民會於重陽節回村祭祖。我們趁著這個時機,每年都會於重陽節前後與荔枝窩村及各單位合辦清潔荔枝窩活動。義工、公眾人士和村民一同參與,清理溝渠和巷子裡的雜草。
領袖訓練
我們分別於2014年7月至11月和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舉辦了兩屆領袖訓練計劃,讓原居民、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的職員、義工領袖及熱心市民參與。訓練計劃旨在培養一群積極的變革推動者,讓他們學習活化香港鄉郊社區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訓練計劃的部分畢業生參與了「三斗種」社區培育計劃,在荔枝窩實踐他們的農業項目。
2014年度計劃短片
點擊這裡觀看2014年度計劃短片。
永續農業政策文件
2015年3月,計劃團隊根據計劃的經驗就農業永續發展向政府提交了一份政策文件,促請政府(1)正式承認農業發展對香港永續發展是不可或缺的;(2)保留甚至擴大現有農地;(3)把農業永續發展與其他政策範疇連結起來;及(4)就農業永續發展提供所需培訓及技術、營銷和認證方面的支援。
中學教育活動
自2015年夏季,我們陸續推出了一系列以荔枝窩作為個案研究的教育活動,配合中學多個學科(包括科學、綜合科學、生物、地理和通識教育等),探討生物多樣性、自然資源、鄉郊保育和永續發展及本地傳統文化等課題。2014至2017年間合共培訓了8,606位學生和443位老師。
口述歷史蒐集
自2015年7月起,我們向荔枝窩及鄰近地區的村民和村長等進行了20多個口述歷史訪問,以蒐集社區資源和資本的第一手資料。部分所得資料已上載至網頁(荔枝窩的傳統農耕鄉村景觀和傳統客家社區),或於《荔誌:「永續荔枝窩」四年回顧及展望》一書中發佈(中文版;英文版)。
「三斗種」社區營造計劃
我們開展了「三斗種」社區營造計劃,為原居民和有志參與荔枝窩活化工作的人士提供培訓和資源,使他們有能力在荔枝窩實踐初創鄉郊事業。現時共有九組社區農夫和生產者在荔枝窩實踐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進行農業生產,並以農場為基地舉辦教育活動,發展出多元的農產和服務。農產品在網上推廣,並在「荔枝窩有農墟」上售賣。
基層家庭教育活動
我們舉辦了多項公眾活動,喚起公眾對鄉郊活化議題的意識。自2015年9月起,我們為基層家庭和社會服務機構(例如新家園協會、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和保良局就業服務中心)提供教育活動。我們通常會為參加者提供一日的服務學習機會。截至2017年9月底,共有825位來自有需要家庭的成員參與。
2015年度計劃短片
點擊這裡觀看2015年度計劃短片。
荔枝窩文化館
「永續荔枝窩」計劃於2016年4月30日舉行正式啟動禮。一排運用傳統建築方法和在地建築物料復修的舊村屋亦於當日開幕,名為「荔枝窩文化館」,用作社區活動、聚會和培訓用途。館內開設展覽,展示荔枝窩客家村民的傳統農耕方法和農具。
獲《Lonely Planet》推介
《Lonely Planet》把香港列為2016年亞洲十大最佳旅遊景點之第五位時,特別推介了復耕中的荔枝窩。
「荔枝窩雖於1960年代已經幾乎完全荒廢,但近年它在村民、學者和保育人士的努力下漸漸復興起來。村中正謹慎地重新種植稻米和蔬菜,並復修豬欄牛欄。原本關閉的村屋現正作為教育和研究設施。」 -- 《Lonely Planet》(摘錄自《Lonely Planet》的《荔枝窩──沙頭角最佳去處》一文)
「亞洲城市中的永續鄉郊社區」國際座談會
「亞洲城市中的永續鄉郊社區」國際座談會於2016年8月25至27日舉行,作為亞洲城市鄉郊社區的知識分享和經驗交流平台。15位來自尼泊爾、日本、南韓、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的學者和鄉郊永續發展工作者分享知識和經驗,展示了20個世界知名的鄉郊活化例子。是次座談會共有超過150位來自學術界、非政府組織和有興趣團體的人士參與。
幼稚園教育活動
我們為幼稚園學生舉辦了幼稚園教育活動,透過「走進空心樹的世界」藝術工作坊和荔枝窩體驗日營,培養他們對樹木的欣賞態度和保育意識。截至2017年9月,合共舉辦了九次外展工作坊和兩次實地考察。
對香港策略性規劃的影響
香港特區政府於2016年10月發佈了《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並援引荔枝窩的農業活化作為環境優化的有效辦法。
對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的影響
政府於2016年12月發佈香港首份《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2016-21)》(BSAP),當中提及政府將鼓勵環境友善的農業方式並探索以創新的辦法保育鄉郊地區。我們在荔枝窩進行的活化便能作為這類倡議的例子,回應這份《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的多個行動範疇,包括「加強保育措施」、「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和「推動社會參與」。
2016年度計劃短片
點擊這裡觀看2016年度計劃短片。
政策影響
前特首梁振英在其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讚揚荔枝窩的經驗發展出的永續發展模型是香港鄉村復育的模範。政府承諾積極支持本計劃,並將以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保育和活化鄉郊地區。
好夠薑」加工隊
2017年1月,在復耕農地上收成了超過700公斤的薑和薑黃。策動永續發展坊促成了由村民、新居民和熱心義工組成的「好夠薑」加工隊。製成的薑片和薑黃粉在「荔枝窩有農墟」和其他外展活動中推廣。這個「種植-加工-銷售」模型將會在計劃的新階段進一步發展。
荔枝窩有農墟
隨著來往馬料水和荔枝窩的街渡於2016年開通,荔枝窩的對外交通得以改善,當地的綠色經濟也能夠發展起來。我們倡辦了「荔枝窩有農墟」,自2017年1月起,定期於每月首個星期日在荔枝窩舉行,讓遊客可向荔枝窩社區農場直接購買新鮮農產和加工製品。
永續發展方案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認可
2017年8月,計劃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赤道倡議」挑選納入其網上數據庫。該數據庫展示全球各地鄉郊社區的自然為本永續發展傑出方案,而「永續荔枝窩」計劃則是香港首個獲選的項目。在全球700多個方案當中,中國佔了34個,其中八個來自本計劃。這八個方案成功回應了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其中九個。
[瀏覽該數據庫並了解我們的方案]
「鄉郊可持續發展協同治理」國際研討會
「鄉郊可持續發展協同治理」國際研討會於2017年8月18至20日舉行。國際和本地的頂尖學者和專家在研討會上討論透過協同治理達致鄉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議程,檢視其中三個主要方面:鄉郊可持續發展的夥伴關係;社區發展的社會經濟模型;及可持續性的量度。研討會展示了美國、英國、日本、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的例子。2017年8月18日的討論環節結束後,分別於8月19日和8月20日在荔枝窩及大澳、二澳進行考察活動。
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在其《2017年施政報告》中提及本計劃作為鄉郊活化的成功例子,促使政府成立「鄉郊保育辦公室」,預留港幣十億元,擴大計劃對荔枝窩及其他鄉郊地區的影響。
荔枝窩相片故事集
荔枝窩相片故事集的中文版(荔誌:「永續荔枝窩」四年回顧及展望)和英文版(Vivifying Lai Chi Wo: Sustainable Lai Chi Wo Programme Four Year Review and Outlook)均已出版,記錄並回顧2013-2017年間的荔枝窩活化故事,為香港乃至其他地區追求鄉郊永續提供參考。此書集結了計劃團隊、荔枝窩原居民、新居民、香港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和計劃參與者合共41篇文章合訪問,並收錄了許多相片,呈現計劃的成果和參與者的故事。
2017年度計劃短片
點擊這裡觀看2017年度計劃短片。
滙豐永續鄉郊計劃@荔枝窩
「永續荔枝窩」計劃於2017年9月圓滿結束。計劃於2017年10月進入新階段,名為「滙豐永續鄉郊計劃」。新階段將透過創新的社區經濟模式推動在地社區行動,並強調鄉郊社區為香港整體社會帶來的好處。我們以共同協作的手法,強化這些社區經濟模式,建立一個切實可行並可複製到鄰近村落和類似地區的永續發展模型。
策動永續發展坊加入「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 策動永續發展坊成功加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締約方大會通過成立的「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該網絡在2010年成立,旨在促進和保育全球受人類活動影響的自然環境的可持續性,包括200多個成員組織,來自超過60個國家。荔枝窩的故事已於該網絡的網站發佈。
「社區共創:重塑鄉郊」
「社區共創:重塑鄉郊」邀請各界專家參與並成為社區策展人,幫忙發掘和利用村落的物質及非物質的鄉郊資本,振興永續鄉郊社區。以土磚和客家文化為主題的「土磚絮語」是「社區共創:重塑鄉郊」的首個項目。
永續社區學院成立暨「社區活化 城鄉對談」論壇
永續社區學院由策動永續發展坊創辦,是全港首個以社區永續為主題的學院,願景成為區域內推廣永續發展知識及培育新一代永續發展人才的知識平台。學院的開幕活動「社區活化 城鄉對談」邀請了劉克襄、黃英琦、楊秀卓和楊頴賢擔任講員,分享城市和鄉村社區活化的最新趨勢。
網上學習資源
計劃將提供一系列有關永續社區的網上學習資源,既可以作為自學的材料,亦適合學校和學院用作教材。非牟利機構亦可善加利用。
策動永續發展坊成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亞太地區高等教育網絡」的創辦成員之一
策動永續發展坊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亞太地區高等教育網絡」(APHEN-ICH)的創辦成員之一,現時是該網絡唯一來自中國的成員。2018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信息和網絡中心(ICHCAP)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合作成立了APHEN-ICH,該網絡旨在透過合作計劃和活動促進和加強亞太地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能力。截至2019年,共有17所大學是APHEN-ICH的成員。
《永續鄉郊》通訊──2018秋
第一期《永續鄉郊》通訊已經出版,主題是「城鄉共生」。《永續鄉郊》通訊每半年出版一期,除了提供計劃資訊以外,內容還包括鄉郊保育和社區活化的專題故事等。
2018年度計劃短片
點擊這裡觀看2018年度計劃短片。
《永續鄉郊》通訊──2019春
第二期《永續鄉郊》通訊已經出版,主題是「鄉郊的價值」。《永續鄉郊》通訊每半年出版一期,除了提供計劃資訊以外,內容還包括鄉郊保育和社區活化的專題故事等。
入圍2019年赤道獎決賽
在來自127個國家的847項提名中,荔枝窩客家原居民社群入圍了2019年赤道獎決賽。赤道獎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赤道倡議」舉辦,認可社群就應對氣候變化和追求可持續發展所採取的自然為本創新方案。
《永續鄉郊》通訊──2019秋
第三期《永續鄉郊》通訊已經出版,主題是「本地農產」。《永續鄉郊》通訊每半年出版一期,除了提供計劃資訊以外,內容還包括鄉郊保育和社區活化的專題故事等。
2019年度計劃短片
點擊這裡觀看2019年度計劃短片。
《永續鄉郊》通訊──2020 春
第四期《永續鄉郊》通訊已經出版,主題是「村落文化」。《永續鄉郊》通訊每半年出版一期,除了提供計劃資訊以外,內容還包括鄉郊保育和社區活化的專題故事等。
計劃團隊入圍食物體系遠見獎準決賽
計劃團隊根據「滙豐永續鄉郊計劃」的經驗,向洛克菲勒基金會的食物體系遠見獎提交了我們對香港2050年食物體系的願景。該基金會邀請世界各地的團體為2050年的食物體系建構可再生並且營養豐富的願景。
在來自112個國家的1,319個願景中,我們的願景獲選為入圍準決賽的79個願景之一,得以進入「改進階段」。我們已於2020年5月提交最新願景,願景的詳情已上載至該獎項的網頁。
《永續鄉郊》通訊──2020 秋
第五期《永續鄉郊》通訊已經出版,主題是「糧食」,內容包括: 封面專題:疫境互助 糧食惠民 專題故事:「食」的教育 永續概念話你知:永續糧食系統 慶春約村落逐個睇:靜中帶旺的三椏村 永續社區學院活動及課程:永續發展實驗坊2020 社區共創 重塑鄉郊:繼里畫坊──畫圖講故 本地菜籃:健康美味的「萬壽果」──木瓜
荔枝窩鄉郊文化景觀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我們隆重宣布香港大學在荔枝窩的永續鄉郊活化項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授予的「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殊榮。這個獲獎項目建基於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自2013年發起並落實的「滙豐永續鄉郊計劃」,並得到荔枝窩村和滙豐全力支持。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公佈的得獎名單中,我們的項目位列榜首。評審團讚揚本項目在鄉郊永續發展的實踐中的開創性,「將遺產保育的觀念從往常偏重物質性保護轉為兼顧活態遺產並展現於各種保育形式之中……項目證明了自然與文化遺產緊密互動聯繫的重要性,並為香港特別行政區乃至其他地區製定新的城鄉可持續發展議程。」
詳情請按此。
只提供英文版
《永續鄉郊》通訊──2021夏
第六期《永續鄉郊》通訊已經出版,主題是「鄉郊活化與地方創生」,內容包括: 封面專題:浴火重生──台灣竹山的鄉鎮復興 專題故事:從鄉郊看新生活──「在家村樂節」 永續概念話你知:日本「地方創生」政策 慶春約村落逐個睇:小灘的滄海桑田 永續社區學院活動及課程:鄉郊初創培育計劃 社區共創 重塑鄉郊:「滙豐永續鄉郊計劃」團隊參與威尼斯雙年展 本地菜籃:土生土長的香港咖啡?
港大活化荔枝窩獲美國建築師學會(香港)授獎
荔枝窩村的活化獲美國建築師學會香港分會授予「特別嘉許獎2021」。評審團讚揚荔枝窩村彰顯了「個人和團體持續協作保護這條歷史悠久的客家圍村的遺產,包括活化其傳統農業和文化景觀以及一些房屋,從而促進鄉村社區的永續發展,並鼓勵有效控制新界鄉村的土地利用」。
獲獎名單以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及荔枝窩村培成堂(業主)為首,其他得獎機構包括香港鄉郊基金、長春社、綠田園基金、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滙豐)、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及香港特區政府鄉郊保育辦公室。
港大活化荔枝窩獲頒「202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頒獎典禮於11月28日在荔枝窩村舉行,協作單位及各界支持者到場慶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曼谷辦事處文化部專員楊碧幸博士稱讚項目別具創意地示範了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如何能夠互相強化遺產地內外的文化遺產保育工作。
項目取得成功是社群為本活化方式以及「官商民學」跨界別協作的成果,我們衷心感謝所有曾參與活化荔枝窩的人士和團體。
「滙豐永續鄉郊計劃」榮獲聯合國人居署亞洲都市景觀獎
「滙豐永續鄉郊計劃」獲選為2021亞洲都市景觀獎的11個得獎項目之一。亞洲都市景觀獎由聯合國人居署亞太辦事處、亞洲人居環境協會、福岡亞洲都市研究所和亞洲景觀設計學會於2010年創辦,以嘉獎透過城市改造有效地改善生活環境的項目。評審團隊讚揚「滙豐永續鄉郊計劃」「把一條荒蕪的鄉村復興成理想的農場,各個機構激發出人們的活力,並透過城鄉互動使其得以持續」。